右侧胸腔积液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仁爱医患故事丨饿了一个多月,年轻小伙苦 [复制链接]

1#

讲述人李珍(结核ICU)

春日的午后,结核ICU的通道门铃突然响了。李珍护士按下可视应答按钮:“你好,请问哪位?”

门外站着一位中年人:“我是几年前在这里住院的患者王阿望的爸爸,今天路过杭州,特意来看看你们!”

结核ICU的患者很多,李珍仔细回忆……阿望,这个熟悉的名字确实印在医护休息室的一面锦旗上。

啊!是那位曾经辗转了好几个科室的肠结核危重症小伙子?时间追溯到三年前的夏天:

肠穿孔合并大量消化道出血,阿望几乎是躺在暗红色的血便里转院进来的:脸色煞白,形容消瘦,好在神志清醒,绝望地小声恳求医护人员救救他。

看着眼前这脆弱的生命,结核ICU的医护人员刻不容缓,进行了补液、输血等一系列对症治疗,但阿望的出血并没有停止。

主管医生立即联系了医务科、外科,争取尽快完成了手术。肠道修补术后,阿望进入下一步监护阶段。

术后,阿望腹部带着6根引流管,还有因结核性胸膜炎、胸腔积液放置的双侧胸引管。

管路多,活动、翻身都非常不易,面临着并发症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问题,会导致坠积性肺炎、肌萎缩、深静脉栓塞,影响今后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。

面对这危急情况,医生护士丝毫不敢怠慢,专业化的诊疗,精细化的护理,24小时不间断地坚守。

终于,在数周之后,阿望的病情渐有好转。

然而,病魔总是变化多端。

术后阿望反复发热,胆红素极剧升高,调整抗生素效果也不佳。

CT检查科室医师一致认为:阿望多处肠穿孔虽然经过手术修补,但仍有漏出导致的腹腔积脓普通方法难以充分引流,病情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
经过多次与国内肠医院肠瘘中心沟通交流,专家带来了著名的“黎氏双套管”,教授了结核ICU的医护人员如何冲洗、计量及护理注意事项。科主任、护士长和多位医师放弃休息时间学习了这项新技术。

据李珍回忆:当时,“黎氏双套管”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。

科里很多护士姐妹从未操作过,在护士长的组织下,全科护士每天晨会认真学习该技术的护理要点,甚医院肠瘘专科护士远程指导,并做到精细化交班。

双套管的引流管要求24小时不间断冲洗引流,且要密切观察监测,管床护士工作量及压力剧增,好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,体温和胆红素渐渐的恢复了正常。

原本刚转院过来时充满希望、喜欢聊天的少年,由于反复发作的病情,眼睛里时常透露出忧郁和绝望。

而更令人心酸的是,一个多月的禁食时间让他饿到了极点,他常恳求着:“就给我吃一口吧,就一口,我实在是太想吃东西了”。

但护士们却没法满足他这小小需求,只能给予更多的心理护理,希望帮他减少些痛苦。

每次阿望的父亲来探视都是颇为焦急地进病房,回去时面色仍是凝重,儿子是老父亲这辈子唯一的期盼,父亲说:他真希望躺在这里的是他自己……

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老父亲,我们的心里也不好受,让阿望好起来是我们共同的目标。

渐渐地,阿望从肠外营养治疗,转换为肠内营养摄入了。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了,扶着床一天竟能坐起一小时。腹部的引流管也一根根减少了,面色开始红润起来了。

最后,在听到可以转到普通病房的时候,阿望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抑制不住的欣欢,医护人员也都倍感宽慰。

后来转到了普外科病房继续治疗,由于“黎氏双套管”的冲洗效果好,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,阿望避免了第二次手术。专家都点头称赞,直说出乎他的预料。

这一路走来的艰辛都已默默化作祝福。阿望的爸爸告诉李珍,孩子现在已经找到了工作,也很健康:“医院这么多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换来了阿望的康复,遇到你们,是阿望的幸运。”

但结核监护室的医护想说,虽然这里是大家眼中的“死神与天使”交织驻足的地方。

面对无数患者的故事,大家却从未麻木,始终是齐心协力,竭力救治每一位患者。

即使也经历过许多的误会与不解,但每一次的肯定与感激,都会成为大家继续前行的源源动能!
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